
掃碼添加微信,獲取更多半導體相關資料
表面紋理化是通過增加光捕獲來提高硅基太陽能電池轉(zhuǎn)換效率的方法之一,采用含異丙醇(IPA)和水合肼的氫氧化鈉(氫氧化鈉)堿性蝕刻溶液對p型硅(100)表面進行各向異性紋理,用反射光譜儀研究了蝕刻晶片的光學性能,用掃描電鏡(SEM)對其進行了表面形貌研究,并且研究了氫氧化鈉濃度對蝕刻晶片的影響,通過應用最佳濃度的堿性溶液(氫氧化鈉)得到了表面反射率的最佳值。
采用電阻率范圍為1-35Ωcm的高摻雜p型硅(100)晶片作為襯底,實驗在厚度為250微米的正方形樣品(20mm×20mm)上進行,在蝕刻之前,使用傳統(tǒng)的RCA方法對硅表面進行化學清洗,以去除表面上的顆粒物,采用該方法,將底物依次在1:1:5的NH4OH:按體積)H2O2:H2O中浸泡10分鐘,HF1:50(按體積)H2O20s,然后在鹽酸:過氧化氫:水的1:1:6(按體積)中浸泡10分鐘,然后用去離子水(DI)清洗樣品。
用兩步化學蝕刻工藝制備了硅錐體結(jié)構:在第一步,將硅襯底浸于異丙醇(丙醇)、氫氧化鈉和水合肼的混合物中,在85°C下浸泡1小時;第二步,將樣品浸泡在室溫下的氯化氫(鹽酸,0.1M)中24h,在硅的紋理形成過程中,羥基離子(OH-)與兩個硅懸垂鍵結(jié)合,硅氧鍵使兩個硅背鍵變?nèi)?/span>,因此,形成了氫氧化硅配合物,經(jīng)過這個過程,形成了單硅酸。
?
圖2
蝕刻表面的形貌與溫度、濃度溶液、蝕刻時間、原子缺陷和硅晶片的晶體取向等參數(shù)有關,其中最重要的參數(shù)之一是原子在硅晶格中的位置,圖2顯示了由米勒指數(shù)所描述的不同的硅晶體平面,(111)平面上的硅原子密度高于(100)平面上的密度,因此(100)平面很容易溶解在蝕刻劑中,而(111)平面對蝕刻劑的阻力更強,這些平面的蝕刻速率較慢。因此,通過(100)晶體取向的各向異性蝕刻,形成了硅的微金字塔,堿性的蝕刻溫度為85°C,氫氧化鈉濃度在1~3wt.%之間變化,而IPA和肼濃度保持不變。
圖3顯示了在NaOH-IPA溶液中蝕刻的硅晶片的掃描電鏡顯微圖。圖中的數(shù)據(jù)3(a)和3(b)分別為含有1和2%氫氧化鈉的蝕刻硅晶片的錐體結(jié)構,在這些圖中,可以看到小的微金字塔。然而整個表面并沒有被金字塔所覆蓋,這是由于蝕刻溶液濃度低,圖3(c)表明,應用較高濃度的氫氧化鈉(3wt.%)可以改善金字塔的大小和均勻性,對于這個樣品,微金字塔覆蓋了硅襯底的整個表面。
?
圖3
表面光學特性在太陽能電池的應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,一般來說,紋理化過程會降低拋光硅的光反射率,對裸硅的光譜也進行了比較,與裸硅相比,錐體紋理在可見光區(qū)域的反射率相對較低,氫氧化鈉值為3wt.%的樣品的反射率值最小,在較高的波長中,反射光譜之間的差異甚至更大。為了降低可見光范圍內(nèi)結(jié)晶硅表面的反射光譜,采用化學蝕刻工藝制備了硅微錐體紋理,具有高均勻性的硅金字塔具有較高的抗反射性能。因此,它可以在高效硅基太陽能電池中有潛在的應用。本報告通過在蝕刻溶液中應用不同濃度的氫氧化鈉,優(yōu)化了硅微錐體結(jié)構的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