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掃碼添加微信,獲取更多濕法工藝資料
用單晶片處理器選擇性濕蝕刻磷酸中的 Si3N4/SiO2 的設計
在濕法工藝實施中使用單晶片處理器是先進半導體制造的一種趨勢,因為它具有無污染、靈活的工藝控制以及在不損壞圖案的情況下提高顆粒去除效率等優(yōu)點。然而,在去除氮化硅的過程中,不僅是磷酸消耗的成本問題,還有蝕刻速率、均勻性和選擇性等工藝性能,是使該工藝難以切換到單晶圓類型的障礙。從長凳類型。在這里,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設計,它引入了一個上晶圓加熱板來保持磷酸蝕刻劑的高溫,以克服單晶圓處理器在氮化物方面存在的蝕刻速率低、均勻性差和選擇性低的常見問題。剝離過程。在這項工作中,研究了單晶片處理器中的操作變量(如轉(zhuǎn)速、熔池時間和溫度)對蝕刻速率、均勻性和選擇性的交互影響,以深入了解該過程。蝕刻選擇性明顯從約降低。100 到60 當 H3PO4 溫度從 144°C 增加到 154°C 而引入加熱板已被證明可以顯著提高蝕刻選擇性。
在半導體制造中,氮化硅 (Si3N4) 和二氧化硅 (SiO2) 是最典型和廣泛使用的介電材料,用作硬掩模、犧牲層、注入間隔物或應力誘導膜。?氮化硅通常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去除,例如干法蝕刻、HF、BOE(緩沖氧化物蝕刻)等。 然而,氮化硅對磷酸介質(zhì)中的氧化物的高蝕刻選擇性使得氧化硅充當蝕刻停止層,以保護下層膜或結構免受氮化膜條帶產(chǎn)生的損壞。
多年來,在批量晶片清洗過程中,磷酸 (H3PO4) 和水 (H2O) 的混合物一直被用于選擇性蝕刻 Si3N4 膜而不是 SiO2 層。該工藝需要完全去除 Si3N4,但保持最小的 SiO2 損失。
半導體制造中針對二氧化硅膜選擇性剝離氮化硅膜的傳統(tǒng)工藝使用商業(yè) H3PO4 溶液,該溶液由 85% H3PO4 和 15% H2O 組成,在高溫下(約 140–180°C)。將此溶液填充在工作臺工具中,加熱至高溫,保持恒定......
實驗性的???略
儀器,實驗細節(jié)? ?略
結果和討論????略
加熱板的影響,轉(zhuǎn)速和槳葉時間對氮化硅蝕刻速率的影響? ? 略
結論?????略
?
文章全部詳情,請加華林科納V了解:壹叁叁伍捌零陸肆叁叁叁